还是要分情况杠杆配资线上。
一般来说,古代普通家庭在太平盛世、丰年之际,又遇明君在位、政通人和的情况下,吃上一次肉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。
这篇文章不从晦涩难懂的史料出发,从通俗易懂的古典小说入手,了解古代老百姓的吃肉问题。
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反映时代风貌,体现时代内涵,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。”
大家不要轻视古典小说的内容,它一定程度上能给读者提供参考价值。
我们先说古代什么家庭最容易吃上肉。
明末清初的小说《醒世姻缘传》里,明水镇有个富翁狄员外,他家招待上门化缘道人的饭菜:
“四碟小菜、一碗炒豆腐、一碗黄瓜调面筋、一碗熟白菜、一碗拌黄瓜、一碟薄饼、小米菉豆水饭。”
山东兖州府薛教授携家眷赴任青州衡府纪善(官职)途中,随身带着的饭菜:
“酱斗内有煮熟的腊肉腌鸡,济南带来的肉鲊,还有甜虾米、豆豉、莴笋,再着人去买几件鲜嗄饭来。”
绣江县退休的杨乡宦,领全俸致仕在家。平日乐善好施,开廉价酒铺不为赚钱,只为招待四方游人,一大壶酒只卖两三个钱,分外还有菜碟相赠,其实酒价不够一半的本钱。
一日,他款待了两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饭菜:
“一大碗豆豉肉酱阑的小豆腐,一碗腊肉,一碗粉皮合菜,一碟甜酱瓜,一碟蒜苔,一大箸薄饼,一大碟生菜,一碟甜酱,一大罐菉豆小米水饭。”
明代小说《金瓶梅》里,清河县大富商西门庆设宴招待胡僧的酒菜:
“四碟果子、四碟小菜,又是四碟案酒:一碟头鱼、一碟糟鸭、一碟乌皮鸡、一碟舞鲈公。
又拿上四样下饭来:一碟羊角葱川炒的核桃肉、一碟细切的饸样子肉、一碟肥肥的羊贯肠、一碟光溜溜的滑鳅。
次又拿了一道汤饭出来:一个碗内两个肉圆子,夹着一条花肠滚子肉,名唤一龙戏二珠汤;一大盘裂破头高装肉包子。
随即又是两样添换上来:一碟寸扎的骑马肠儿、一碟子腌腊鹅脖子。
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:一碟子癞葡萄、一碟子流心红李子。
落后又是一大碗鳝鱼面与菜卷儿,一齐拿上来与胡僧打散。”
明代小说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里,襄阳府枣阳县的小商贩蒋兴,为了蝇头小利到外地贩货,独留新婚妻子三巧儿在家。一日,三巧儿在家设宴款待上门卖珠花首饰的薛婆。这顿饭菜是:
“两碗腊鸡,两碗腊肉,两碗鲜鱼,连果碟素菜,共一十六个碗。”
吃饭的人只有三巧儿和薛婆,就算再加上两个丫鬟。四个女人吃这些,放到今天款待朋友,也不算寒酸。
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《水浒传》里,乡下地主家庭饮食条件很富足,吃肉似乎是件很寻常的事。
地主家庭招待借宿客人的饭菜也是有酒有肉的。比如史家庄招待借宿的王进母子是“四样菜蔬,一盘牛肉”;桃花村刘太公招待化缘的鲁智深是“一盘牛肉,三四样菜蔬,一壶酒”。
清代小说《儒林外史》里贵公子兼大才子杜慎卿请一群假名士吃饭。
他们吃的是江南鲥鱼、樱桃、笋片,喝的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;饭后点心是猪油饺饵、鸭子肉包的烧卖、鹅油酥、软香糕,配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。
以上都是富商家庭/地主家庭/官宦家庭/的饭菜,这些都是掌握社会资源的人物。而题目问的是“古代普通家庭吃肉有多难?”
“古代”的时间跨度实在是太大,我们就以明清时期为主。关于“普通人”,小编就定义为中产阶级及以下。
明朝中期小说《西游记》里,猎户刘伯钦一家招待过路僧人的食物:
“没盐没酱的老虎肉、香獐肉、蟒蛇肉、狐狸肉、兔肉和鹿肉干巴;山地榆叶子作的茶汤,黄粱粟米蒸的米饭,两碗干菜。”
刘伯钦一家能经常吃上肉,大概率因为他的职业。而且刘伯钦打猎技术高超,本人又颇具危机意识,提前饲养十来只肥鹿,一大群黄獐,以备不时之需。
清朝中期小说《儒林外史》里,周进被请去薛家集教书,一群乡下人为他准备的迎师宴:“猪头肉、公鸡、鲤鱼、肚、肺、肝、肠之类。”主食是一大盘实心馒头和一盘油煎的扛子火烧。
请周进教书的人都是些普通农民,在他们眼中的好东西就是各种大荤,这一桌饭菜很符合他们的消费水平,而且猪下水是廉价易得的食物。
周进在薛家集教书年薪十二两银子,每日两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。和尚给他提供的饭菜标准是“一碟老菜叶,一壶热水和饭”。遇上年节,村民一般也会给私塾老师送去面筋豆腐干、腌鱼腊肉之类的食物。
乡下庄户人家邹吉甫为招待两位公子而置办的饭菜也是有酒有肉:“捧出饭来,鸡、鱼、肉、鸭,齐齐整整,还有几样蔬菜,摆在桌上。”
后来,邹吉甫进城看望娄府公子时,让儿子拿个布口袋,装了许多炒米、豆腐干等礼物,送给两位公子。
以选书为业的马二先生,在当时妥妥属于中产阶级。他游杭州西湖时,只花几十文钱就能买到烫面薄饼和熟牛肉,尽兴吃一饱。马二先生偶尔还能改善一下伙食,比如遇到前来请教八股文的蘧公孙,就在他家吃了一碗炖鸭,一碗煮鸡,一尾鱼和一大碗稀烂的猪肉。
余氏兄弟前往本家兄弟家吃酒。主家招待四位堂亲的饭菜,一共九个盘子:
“一盘青菜花炒肉、一盘煎鲫鱼、一盘片粉拌鸡、一盘摊蛋、一盘葱炒虾、一盘瓜子、一盘人参果、一盘石榴米、一盘豆腐干。”随即端上烫得滚热的封缸酒,供大家吃喝。吃了一会儿酒菜,又让人端上五碗面。
上面举的案例都可以算做是普通家庭(中产家庭),可以看出他们还是能时不时吃上肉的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出现的王冕,自幼丧父,孤儿寡母艰难过活。十岁时,王冕因家庭贫苦失学,要给邻居地主家放牛赚一份口粮。
邻居秦太公给王冕的工作餐标准是“每日两餐小菜饭;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”。有时,邻居家也会煮些腌鱼腊肉送给他。
广东南海县的穷童生范进,为了能够中举,一心趴在学业上,不事生产。家中资产只剩下一间破房子和一只生蛋的母鸡,甚至一度穷到揭不开锅。
未中举前,家里人每日两顿小菜饭。从这看,范家吃饭倒是没问题,就是吃不上肉,按岳父说的十几年里连猪油都不曾吃过几回。范家偶然吃上一顿肉,还是因为中了秀才,老丈人拿了猪大肠过来加餐。
佃农何美之以租种寺庙里的土地为生。夫妻俩在家接待寺庙主事的僧官和尚的饭菜也是有酒有肉的:“煮了一只母鸡,把火腿切了,酒舀出来烫著”。这一顿乡下水酒,也是馋人的很。
还有另一位穷廪生杨执中,读书读魔怔了,连给盐商管账的事情都做不好,落下亏空,出狱之后家中更是一贫如洗,常日只吃一餐粥。到了正月十八那日,连早饭米也没有,要靠着邹吉甫拿来的鸡、肉、酒、蔬菜和几升米,才能置办了一桌像样酒席招待两位娄公子。
《醒世姻缘传》里大户人家晁大舍给下地的佃户吃的饭菜也是有肉的:“一日,因起初割麦,煮肉、蒸馍馍,犒劳那些佃户。”
冯梦龙的《三言二拍》第十九回,父母双亡的穷小子寄儿给地主莫翁放牛。上工第一天,莫家老仆役和邻居沙三拿了饭菜给寄儿吃酒庆贺:“沙三提了一壶酒、一个篮,篮里一碗肉,一碗芋头、一碟豆。”
从这里可以看到,就算是底层穷人请吃酒也是有肉菜的。
这些应该都算是赤贫家庭的饮食。
身为社会底层人物的王冕和佃户们,勤快工作吃饱饭没问题的,偶尔还是能吃到肉。而范进和杨执中两人饭都吃不饱,更多的还是自己的问题。
当然了,古代普通老百姓吃肉也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。遇到人地矛盾不尖锐的丰年,偶尔还是能吃几次肉;如果赶上粮食欠收年月或者战乱,易子而吃的情况还是常见的。
注:古典小说只是具备参考价值杠杆配资线上,不完全能够代替史料。